最新目录

解读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发展与趋势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简析安全管理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 所谓的安全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为了达成制定出的安全管理目标,所选择的多样化的管理措施、管理活动、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等方面的总称。安全

1 简析安全管理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

所谓的安全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为了达成制定出的安全管理目标,所选择的多样化的管理措施、管理活动、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等方面的总称。安全管理方法一方面可以使用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以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有关方法可以进一步保障生产安全以及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若是以划分管理对象的角度进行安全管理方法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管理方法分别是管理单位组织的方法、管理项目的方法以及管理时间阶段的方法等;(2)要是从管理功能层面进行划分,主要由监察类管理方法、检查类管理方法等组成;(3)以系统学为着眼点,可以把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如下划分,分别是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综合和具体等多种管理方法。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以管理功能原理为出发点,把安全管理方法体系主要划分文化、经济、政治、法制、行政等主要方面的管理方法。对于安全管理能力的进步和水平的提升而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今与未来的安全生产领域,其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势必会向着管理法制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与完善[1]。

2 简析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对于安全管理自身而言,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是安全科学技术,既要抓管理也要抓技术,而安全管理的有关技术能够借助安全管理模式以及主要的安全管理机制展现出来。所谓的安全管理机制就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程序。安全管理自身具备模式科学化、机制合理性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也是确保安全管理质量以及防范事故发生的首要前提与重点基础。在安全科学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带来的是安全管理模式及其机制的实质性进步与高质量发展。自从20世纪末以来,关于国际中工业安全管理模式,其得到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由结果管理向模式转变为过程管理模式;(2)由事后型的经验管理模式转变为预防型的科学管理模式;(3)由竖直的单项因素管理模式转变为水平的多项因素综合管理;(4)由以往的制度管理模式转变为系统管理模式;(5)由以管理对象为主导转变为以管理动力为主导;(6)由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化的管理模式;(7)由对生产效率的管理转变为对生产效益的管理;(8)将成本管理模式转变成价值管理模式。

3 促进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的相关应急管理机制。(1)应该将“事后型”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转变为“事前型”预测与准备工作,使得生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和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2)有效保证机制建立的合理性、明确相应的法定职责权利及其履职能力,对于城镇安全生产相关管理机构而言,需要形成协调指挥、高效运转、反应灵敏等特点的应急管理机制;(3)加强乡镇应急救援的团队基础并将其功能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其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及救援能力,也应该提高乡镇化工园区中企业自身的自救能力,使得企业处理事故初期的能力得到提高;(4)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水平与实用性,要保证应急救援经费能够被落实,以及充足储备应急物资等。

第二,做好乡镇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有必要将安全文化提高到城镇整体层面以及全社会中,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大力引导人们树立生命至上的安全生产观念,进而使得社会可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以及素养;转变以往的教育培训的方式与内容,行之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效果;大力开发多样化的安全文化产业链,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传播到乡镇机关、学校、企业乃至于每家每户中,目的是提高乡镇居民的风险意识以及自救能力;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应认真学习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中的优秀经验;乡镇也可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短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乡镇安全文化的建设质量与水平[2]。

第三,提高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中,可以对现有的行业领域进行安全管理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的共享的乡镇安全生产综合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提高乡镇安全监督管理的智能程度与信息化水平;科学有效的借助物联网等相关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时性的监控安全事故风险相对较高的乡镇企业、活动场所以及相关设备等,使得被动“反应型”的乡镇安全监管模式准变为主动“规划型”的安全监管模式、将以往的人工管理转变为科学技术支撑管理,其也可以对进出乡镇及周围区域的车辆进行监控,例如运输危险化学品、易燃物质的车辆[3]。

文章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网址: http://www.kxglyjzz.cn/qikandaodu/2020/1026/447.html



上一篇:布雷弗曼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下一篇:基层总结中的“标配”表述辨析

科学管理研究投稿 | 科学管理研究编辑部| 科学管理研究版面费 | 科学管理研究论文发表 | 科学管理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